张光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实施医防融合是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与预防工作的紧密结合,有效助推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优化。
以医防融合推进居民健康普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采取居民自查、高危人群定期查、免费建立居民数字健康档案等手段,形成全面普查、居民自查、高危人群重点查和定期查的居民健康筛查体系。包括开展全面普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接居民健康档案库进行全面普查;开展居民自查,居民扫码自行填写量表进行初评初筛;开展高危人群重点查,系统自动识别的高危人群,引导至社区中心进一步筛查;开展高危人群定期查,强化公卫机构职责,给高危人群分类画像,制定定期检查规范,落实定期查制度;免费建立居民数字健康档案。
以医防融合推进慢病防控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推进以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医防融合体系建设,打造“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自我管理”的公共卫生全链条慢病防控模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举措。可推行慢病风险分级分层精准管理:建立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评估和诊断平台;建立智能健康监测中心,实时预警风险;成立慢病管理中心,探索基层“慢病统管”模式;构建居民健康图谱,为管理决策与慢病科研提供数据依据。
以医防融合推进家庭医生服务。依托医防融合建立全省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放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多元家庭医生服务;以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合理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待遇,确保公共卫生人员收入不低于医务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努力探索建立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医防融合服务团队,全面做实家庭医生服务体系。
以医防融合推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在治未病与健康养生、慢病疫病防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制定慢性病病种中医健康干预方案与服务项目;普及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中医健康服务;打破常规,大力挖掘民间中医药的资源宝库;完善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疗效,加强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
以医防融合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入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采用卫生经济学的方法评估论证预防、公共卫生的重要作用;探讨医保项目中开通预防、公共卫生等医保支付项目,从政策层面支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和支付方式的多样性,增加预防、公共卫生、中医等项目的报销比例和金额,鼓励患者选择合理的就医方式和服务内容;推进医保与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中医药等领域的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协同和服务整合,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以医防融合推进公共卫生大数据建设。加快实现全省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医政、医保、公卫3.0、基卫3.0、医防融合平台等系统尽快实现数据对接,打破数据孤岛;整合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等数据资源,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疾病监测、双向转诊、资金监管等提供信息支撑;建立医卫、医保、医药、医德、医风、医教研等六医联动的全省医疗健康数据运行大数据库;建设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实现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教育、双向转诊;以省、市级医院为龙头,建设覆盖全医疗机构和康养、药房等相关机构的数字医融体,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数字公共卫生体系。
(作者系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