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景
能跳舞的小广场、配有路灯的硬化道路、不再露天的厕所,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乡村。记者走访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农民生活环境普遍大幅改善。不过,在充分肯定整治成效是主流的同时,也应看到某些农村地区“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有的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有村民说:“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半月谈)
农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旨在让乡村环境更美好。但是,农村环境整治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城市化”,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失落“村魂”,必须因“村”而宜,各得其所,实现个性精彩。
走出误区,科学整治,顺势而为。科学整治,就是必须符合农村的发展规律,根据实际需求去疏导。比如,农村有养鸡的习惯,我们要做的不是禁止农民养鸡,而应顺势而为,帮助农民施行圈养,即科学整理;顺势而为,就是要带着真情实感去治理。比如,面对农民的不理解,可以组织其到环境好的村落去参观,让其明白好环境也是生产力。农村环境整治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顺应农民心理需求,从而让农村“鸡鸣犬吠,袅袅炊烟”,呈现生机勃勃。
把农村整治之美,勾勒到群众心坎。农业要求务实,农民讲究实效。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只是表面光,必须整治到每个角落,给群众打造实实在在的整洁感、获得感。反之,主要道路反复割草,小巷藏污纳垢,生活垃圾被一张网格挡在树林间等做法,只能让农民反感。农村环境整治,就是要让农民心情愉快、生活充满阳光,环境更加美好。
因“村”而宜,百花齐放。农村环境整治,要根据村落不同的特点,扬长避短,体现特色。“禁养鸡鸭”之类的做法或许适用于城乡接合部,但不一定要推广到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可以引导村民圈养,开辟专属小菜园等,既能让村庄干净整洁,还能保留村民既有生活习惯。当然,地方各级政府要分步骤实施、分类考核,对于一些与村民生活习惯严重背离、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求和标准,要及时调整优化。
总之,农村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农民生活不方便。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是重要支撑。农村环境整治,因“村”制宜是关键,要根据不同村落的个性,整治出整洁有序的多彩风光画卷,从而构成美丽中国的多姿侧面。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