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维
过去,基层普法大多就是摆个摊、发个传单或拉个横幅、上个大课,但群众是否听得进、记得住不得而知。法律知识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显得遥不可及。在普法过程中,围绕身边事、生活事、日常事展开,让群众根据需求“点单”,司法局接单后统一“派单”,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社区法律顾问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完成“送单”,事后由群众“评单”,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让法律知识更具实用性和亲近感,从而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单向的信息传递效果毕竟有限,通过定制化菜单、互动式的普法活动以及口语化的法律讲解,不仅“送法上门”,更实实在在实现了精准“滴灌”,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通过“普法进社区”“法律咨询日”等活动,法律工作者与群众亲切交流,倾听他们的忧心事,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导和解决方案,完成了从“我讲你听”向“你点我讲”的转变。这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更通过互动交流增加了宣传的温度,使群众切实认识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
法律条文相对表述严谨,有的失之于晦涩难懂,普法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口头语来进行讲解。打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婚姻家庭、继承赡养、劳动合同、企业合规、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校园欺凌等“普法菜品”,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土言土语”,或利用地方戏曲、小品等形式演绎法治故事,以拉家常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解热点、焦点问题,更起到“春风化雨”滋润人心之效,营造出浓浓的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的觉悟提升,只有勇于创新、实践,用心播撒,才能让法治的种子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让法治的理念在百姓心中落地生花,真正实现“以法为根,普法为翼”。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