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周丽芳 文/李军
近日,笔者在某部门项目工作群看到,一名机关干部给企业发通知时列出了工作截止时间,并特别强调“过期不候”。这种责任心固然可嘉,但“过期不候”的背后令人深思。
按点完成、限时办结、挂图作战,是党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狠抓任务推动、提高执行力的常用手段,也是各部门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然而,如果在服务人民群众、优化营商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一味生搬硬套,缺乏感情和温度,以“过期不候”代替催办甚至代办,显然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因多重因素,偶尔出现错过点、敲错门、填错表等情形,如果一律“过期不候”,从群众角度看是增加了办事成本,从政府部门看则是降低了公信力。
在规则范围内给办事群众多一些“等您来办”,少一些“过期不候”,多一些“热情周到”,少一些“态度生硬”,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干部作风能力的内在要求。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