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周末回村,和几位留守老人聊天,说起政府重视养老事业,出台许多措施将“老有所养”落到实处的事情。一位老人的话,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城里都有“老年大学”,政府能不能在咱村里也办一个?
“对于养老,仅仅解决吃饭和医疗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慰藉,在参与文化和公共活动方面也要创造条件。”自2017年以来,著名社会学专家郑功成一直在呼吁文化养老。在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的当下,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文化养老已逐步成为老年人继康养结合之外的又一大养老诉求。尊老敬老,必须适应这种新需求,开拓新思路、推行新举措。
毋庸讳言,现实中,许多农村留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相对比较单调。老人最怕寂寞,也不愿寂寞,可情感上和生活中的寂寞谁能躲开?又当如何排遣?生活中和精神上的这种空虚不容小觑,精神荒芜造成的心理伤害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把“老年大学”办起来,让老人们在“老年大学”里看看书报、听听讲课、唱歌演戏,或者一起谈谈庄稼的收成、新作物的引进,交流一下养老保健、孙辈的教育,不但能丰富生活,联络感情,也能够提升自身认识,增强应对现实的能力。
当然,时下农村人居分散,在村里办不办、怎么办“老年大学”各地应该要因地制宜。比如聘请一些专家来村里开办讲座,或者组织村里的乡贤、教师给大家上课,还可以请文艺工作者为村里的文化团体提升水平……这样的“老年大学”,既能让老人们老有所乐,也能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农村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场景。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