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苏州昆曲、南京雨花茶、佛山剪纸、武汉热干面……当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秀起非遗技艺,就成了吸引流量的“潮主播”。如何让网络直播更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提出:“用好直播等线上媒介,培育‘线上+线下’新型非遗文化消费,有望成为今后提振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为文旅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百年传承,得以保留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近年来,在社会、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演艺”“非遗+饮食”“非遗+特色村镇”等业态涌现,为非遗发展、传播、传承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随着网络直播走进人们生活,许多非遗传承人在数字时代“乘风破浪”,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文化展演,令非遗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中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用直播平台激活非遗文化,一方面要鼓励与支持优秀非遗文化资源入驻短视频平台,提升非遗传播的内容质量,推动非遗文化立体传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社交互动功能,实现内容多元化、风格多样化、主题鲜明化,在“线上+线下”互动引流中促进非遗传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
为非遗传播“纳新”,促进文旅振兴。直播的外溢效应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直播打赏也为濒危非遗文化提供了部分物质保障。我们乐见传统与潮流融合发展,让“遗产”化身为“财产”,让“活态”绽放“姿态”。当小众非遗通过新媒介走入年轻人的视野,文旅消费市场也将大放异彩。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