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沃野注入“人才活水”

2023-03-21 11: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树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张树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打造农业创新高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乡村振兴一线转化,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聚焦地方特色、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培养一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光明日报)

乡村振兴最缺的是什么?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是呼声最高的无疑是人才。乡村要振兴,人才最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呼吁,从人才引进方面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与城市相比优质资源、薪资待遇等差距较大,往往存在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上不去”的困境,制约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因此,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有知识、有抱负、有担当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激励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给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每一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不仅彰显了人才振兴的重要地位,也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中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技术”的专业人才,对实现乡村产业现代具有重要推动力。

突出“育”,让“田秀才”不断涌现。农村的事情,终究还要农村的人来办,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的振兴。要重视乡村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坚持本土实用型人才培养,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结合乡村和人才实际,为乡土人才提供发挥力量的舞台,挖掘、培育乡土人才,通过技术指导、实地教学、搭建“田间课堂”等方式,让更多乡土人才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成为技能、本领过硬的“田秀才”“土专家”,从而不断壮大乡土人才的服务队伍。要摸清农民的需求和能力短板,培训举措重在实在、实用、可操作,让广大农民听得懂、学得会、推得开,不搞“一锅炖”“大杂烩”。

善于“引”,让“金凤凰”飞回。人才振兴首先是人才到乡村,必须充分发挥在外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善于打“乡情牌”,“千好万好不如家好”,把从农村走出去的学有所成、业有所成的人“引回来”,把浓浓的“乡愁”化为反哺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强大力量。要以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产业工人等为主体,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发挥流动党支部、驻外地商会等力量,吸引在外人才关心回报家乡。加强对返乡人才的关爱和激励,确保在外人才“留得住”。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