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乡愁才会有芳华流转

2018-01-22 06: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海建] [责编:曾晓晨]
字体:【

邓海建

1月21日中午,马云邀请8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齐聚三亚,在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即将颁发之际召开了一个沟通会,认真探讨一件关于教育脱贫的事情——在贫困乡村进一步推动并校计划,同时让那里的孩子们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

在通往城镇化的路上,乡村学校撤点并校是趋势所至。如何让路远的孩子能在小学阶段轻松上学,恐怕是教育脱贫议题中绕不开的话题。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村小为44.03万所;到了2012年仅剩下15.5万所。而另一份数据更让人揪心:据一项来自全国范围内8个县77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历撤点并校后,有58.86%的小学生家校距离变远,平均距离为9.19公里。

教育的贫困,是深层的贫困。实现教育脱贫,意义不止是保住那些消逝的村小、留住那些四散的村师,同样在于让孩子们的上学之路,不再是一段心酸的经历。

一个像模像样的农村学校应该呈现这样的面貌:“周五用校车将孩子们送回家,周一早上再从村口把孩子送到学校;农村里的留守妇女通过培训成为生活管理员,照顾孩子们生活;学校规模大了,有几百个学生,教师也有积极性。”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真正盘活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二是寄宿制确能为义务教育兜底。坦率说,这项任务的“难度系数”不小。

不过,纵然千难万难,教育脱贫终究是我们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因为,教育脱贫不仅事关乡村振兴,更关切每个乡村孩子的命运。村小要有校舍、要有好老师、要有好校长,要带着这些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们享有职业的荣光与尊严,这些都是实现教育脱贫的“标配”。

只有把教育置于优先考虑的序列,乡愁才会有芳华激荡的嬗变。

责编:曾晓晨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