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骑行,阳春三月仍然如早春二月般,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意外地又遇到了那位熟悉的养蜂人。山里人热情好客,邀我到他家小坐。他姓刘,六十刚出头,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在外工作,都已成家,他与老伴在老屋留守。他很健朗,也很健谈。看了他的蜂场、菜地、果林之后,便是听他大谈养蜂经。
他先说蜜蜂是如何如何可爱的小生灵。
他饱含深情的说:蜜蜂是会飞的昆虫。体型较小,有的黄褐色,有的黑褐色,头部与胸部几乎一样宽。有触角,许多双眼睛,两对翅膀,腹部有蜇人的毒针。蜜蜂有三种,一种在树上的,叫野蜂;一种被人收养的,叫家蜂;一种在山岩中的叫石蜂。一群蜜蜂是蜂王(蜂后)、雄蜂和工蜂组成的。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蜂王是家长。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它的职责只是与雌蜂交配,繁殖后代,任务完成,生命也消逝了。工蜂是最勤劳的,除了采花粉、酿蜂蜜之外,还要筑巢、饲喂幼虫、保卫蜂群等等。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就是指工蜂而言的。蜜蜂主要有意蜂与中蜂两种,意蜂指意大利蜂,是洋蜂;中蜂是土蜂,指中华蜜蜂。
他有些忧伤地说:“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养洋蜂为主,至少占三分之二,养中蜂的越来越少,因为中蜂个体小,产蜜量少。其实,中蜂采花粉勤奋,抗寒能力较强,产蜜量也不低,蜂蜜质量好。只是有些人崇洋媚外,见利忘义啊!”
接着他大谈他的养蜂经。蜂农大多是半个专家,他指着桌上放着的一套《蜜蜂养殖技术大全》说,养蜂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蜂产品是如何来的,他就很内行的讲了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蜡和蜂胶等等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又是如何如何养生保健的。
最后他特别叮嘱我:
一是蜂蜜市场鱼龙混杂,购买要小心。蜂蜜是一种活性物质,保存不容易,所以蜂农通常采取边放养边销售的方式,如果需要质量好的蜂蜜,最好直接从熟悉的蜂农那里购买。
二是不要乱买蜂王浆,真假难辨。养蜂人大都数是用人位办法生产蜂王浆,这技术其实是骗术,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被骗啊。蜂王浆产量比较少,贵如黄金,很多蜂农都不卖蜂浆。纯的蜂王浆“劲道”非常大,而且味道特别,难以下口,人的肠胃很难适应,会拉肚子,很少直接食用。
三是如何治疗被蜜蜂蛰的伤。很多人害怕被蜜蜂蛰,其实,蜜蜂并不会无缘无故的蜇人,这只是它自卫的本能。蜜蜂蜇人后自己也会死去。蜜蜂不喜欢黑色的东西和酒、葱、蒜等刺激性气味,如果人穿着黑色衣服或带有这些气味,更容易激怒它们而被蜇。万一被蜇,不要紧张,保持镇静。先刮去毒刺,再用肥皂水、食盐水或食用醋、糖水等洗敷伤口。也可以用大蒜、生姜或菊花叶或鲜马齿苋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想不到这位蜂农,无论是谈养蜂,还是谈养生,甚至谈做人,都还一套一套的,说得很在理。
是啊,蜜蜂不仅酿蜜,而且酿造了蜂农的幸福生活。要是当今社会上的人,都能象蜂蜜那样勤劳工作、甘做奉献,那该有多好呀。我相信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像蜜蜂酿蜜一样勤奋专心,就一定可以成功。
做一个像老刘一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勇敢的去追求,努力地去拼搏,顽强地去奋斗,生活就不会乏味,生命就不会枯萎,生命的季节里就会是永远的春天!
告别幸福的老刘夫妇,漫骑野外的山道,满眼都是忙碌的蜜蜂,满眼都是勃勃的生机,满眼都是盎然的春意。
那晚,梦里,我忽而成了幸福的养蜂人,忽而蝶化成了一只小蜜蜂。
责编:张鼎峰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