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雪
“听劝!上班无聊要不要租一块地?”近日,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心农旅生态园的“共享菜园”火了,游客只需花费988元,就可以全年实现蔬菜自由。许多网友不禁感慨,这简直就是“QQ农场”照进了现实。
“共享菜园”一词,起源于城市社区对闲置空地的改造实践,本义是指通过认领或租赁形式,形成的共同使用的小规模种植区域。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年轻人试图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寻找解压出口,带娃老人希望给子孙后辈传递农耕知识,亲子家庭期盼获得寓教于乐的自然体验,而“共享菜园”正是以低成本、高效益的独特经营模式,满足了不同群体对于田园生活的多元想象。这一将农业生产与文旅体验密切绑定的活动,使得游客们从坐享其成的旁观者变成了身体力行的参与者,并在翻土、播种、浇水和收割等一系列沉浸式的劳作环节中,获得了极为深刻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从在住宅阳台俯瞰菜地,到与群里“菜友”交流经验,“共享菜园”精准捕捉到了城市人群对于邻里互动的需求,通过搭建租户社群、实现经验共享,形成温暖人心的情感联结,将菜园打造成舒缓压力、结交同好的休闲秘境,让种菜变为解放灵魂、治愈身心的重要方式。此外,租户在社交平台上转发的“种地日常”,让菜园从线下体验场景延伸为线上热议话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也进一步扩大了当地文旅的影响力。
“大人小孩都爱来,工作日人流量在300-400人次,双休日更是火爆,能达到800-1000人次。”最动人的文旅体验,往往藏在对平凡且淡然生活的向往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享菜园”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文旅项目,它仿若一根坚实的纽带,串联起经济生产、农业生态与文明生活的多维发展目标。当游客在体验农耕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带动了周边的民宿、餐饮、销售等相关产业,这不仅能为当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住乡土气息,也为其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消费活力,更是农耕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一半烟火入尘世,且以诗意共远方。”文旅产业的魅力在于贴近生活、饱含特色,县域经济的活力在于因地制宜、突显优势。“共享菜园”以百姓需求为核心、以真实体验为导向的运营思路,通过促进农业与旅游牵手、乡村与城市联动,既让广大群众找到回归田园、解放心灵的精神栖息地,也让县域文旅走出一条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精彩绚丽的高分答卷。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