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近期,中央网信办深入推进“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聚焦低俗团播引诱打赏问题,督促平台加强内容管理,从严处置违规账号并通报典型案例,释放出强监管信号。
所谓“团播”,指的是多个主播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作为新兴的直播业态,团播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就业创业的新平台。据行业估算,2025年团播日均开播房间数约8000个,市场规模预估将突破150亿元,更催生了运镜师、专职编舞师等新职业,展现出强大的行业活力。然而,在流量至上的畸形逻辑下,部分从业者剑走偏锋,将“越出格越吸金”奉为信条。他们以“才艺”为包装,行擦边挑逗、恶意炒作、情感勒索之实,诱导观众非理性打赏,不仅背离公序良俗,更将直播空间异化为“审丑剧场”,如毒雾般侵蚀网络生态。
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直播更非无边界之地。低俗团播的危害,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对未成年人的深度侵蚀。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塑造关键期,缺乏足够辨识力与自护意识,易将“低俗博眼球=成功”的畸形逻辑奉为圭臬,盲目模仿主播言行,其负面影响或将伴随一生。网络直播的未来,系于全民共治。此次专项行动对违规账号永久禁言或封禁直播权限,正是监管部门持续净化网络空间的坚定宣示,旨在让直播平台真正成为滋养精神的沃土,而非消解底线的泥沼。这是在数字时代守护一方精神净土的务实行动,更是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筑牢网络文明根基的关键举措。
直播平台不是欲望的跑马场,整治低俗团播需多方发力。监管部门需强化监管力度,大幅提高违规成本,以强力震慑划定红线,令从业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平台作为内容管理中枢,必须扛起主体责任,严抓内容审核、完善举报机制,对低俗内容零容忍,绝不能因流量利益姑息纵容;主播及运营者需树牢正确价值观,强化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自觉抵制低俗之风,以优质内容赢得用户认可;广大网民要提升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低俗团播,不参与不传播,共同守护网络空间。唯有形成“监管有力、平台担责、从业者守底、网民自律”的共治格局,方能铲除乱象滋生土壤,还直播一片清朗。
网络精神家园的构建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整治低俗团播既是对乱象的精准亮剑,更是向全体网络参与者宣告:网络空间容不得审丑狂欢,直播净土需以文明守护。让正能量充盈直播间,让团播行业在规范中成长,考验的不仅是执法力度,更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定力;需要的不仅是平台自律,更是每个数字公民的觉醒。唯有持续向低俗乱象亮剑,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方能让每一寸屏幕流淌文明清泉,让每一次点击指向更美好的远方。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