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爱民
当茶饮和咖啡品牌纷纷投身“9.9元价格战”时,烘焙赛道却呈现一种截然相反的景象。据报道,30元一枚的蛋挞、50元一条的吐司在网红面包店已不鲜见。这样的价格,消费者能接受吗?
“贵”本身并非原罪。在消费升级背景下,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品质、设计、品牌故事和情绪价值支付溢价。一些高端烘焙品牌曾凭借“法式匠心”“主厨手作”“限量发售”等标签,成功塑造稀缺感与身份认同,短暂掀起消费热潮。然而,热潮退去,不少品牌暴露出产品竞争力不足、复购率低、过度依赖营销的短板。
真正的“贵”,应建立在扎实的“值”之上。澳门蛋挞历经多年仍广受欢迎,靠的不是天价标签,而是稳定口感、持续微创新与深厚口碑。反观当下部分网红面包,将“贵”等同于“高端”,堆砌昂贵原料、追求视觉冲击,却忽视最根本的味觉体验与性价比。消费者或许会为“打卡”买单一次,但不会为“智商税”复购第二次。
值得欣喜的是,烘焙行业并未因此萎缩,反而在分化中孕育新机。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将达3518亿元,增长动力正从“流量爆款”转向日常刚需与场景融合。例如茶颜悦色推出“茶颜手作饼坊”,以3至6元亲民定价切入烘焙,借助品牌势能与“店中店”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既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又拓展了消费场景。
网红面包的“贵”,应是产品竞争力、运营力与品牌力的综合体现。在消费理性日益主导市场的今天,网红面包若想走得长远,唯有立足于真材实料,回归产品本质,令价格与价值对等,才能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口碑的积累,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委宣传部)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