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生”更暖“心” 让政策“善意”温暖民心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姜碧华]

姜碧华

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从加强婚恋政策支持、促进安全舒适生育、增加托育服务供给、落实养育支持政策等十个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婚恋—生育—托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育、养育、教育,条条暖心举措回应民之关切,蕴藏着满满的生育友好和人文关怀的温度。

友好政策精准滴灌,民生关怀直抵人心、惠及群众。十条措施的出台,精准对接适婚适育群体的心声诉求,从营造的氛围,到鼓励的意愿、解决的难题,再到护航的过程,覆盖了从谈恋爱组家庭再到娃上学的全过程,主打一个要为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全面落实减负,以政策力度为更多人敢婚、敢生、能养、优教保驾护航。

生育友好始终是民生关切的重要议题,但不能简单地就生育生育,应清楚地看到,忧思生育的问题贯穿于不同阶段。揆诸现实,恋爱青年或许会焦虑高额彩礼嫁妆,新婚夫妻或许会忧愁生育抚育成本,新手爸妈又难免会担心孩子教育成长......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社会群体,在婚恋、生育、养育和教育问题上总会面临不一样的烦恼,产生不一样的心声诉求。

生育友好并非空谈,应体现在对的友好和关怀,好的政策也应如春风化雨般给人实实在在的帮助支持。往小了看,生育是家之大事,由个体选择决定,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血脉的传承;往大了讲,生育是国之大事,是站在国家层面的宏观叙事,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设立生育友好岗、延长产假、完善母婴设施,到湖南十条措施回应诉求,地方推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动实践,其最终的价值旨归在于回应并解决每个具体人的需求,通过释放政策的善意缓解群体焦虑,促进个体选择宏观叙事双向奔赴,让生育友好成为社会共识。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多方发力。当下除了生之焦虑”“育之顾虑,还存在一些成年人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担忧,部分单位对用工成本的担心等问题。对职场人来说,生育的黄金期、养育的责任期、教育的关键期,同样也是个体职业的上升期、发展的机遇期,如何破解顾小家拼事业的矛盾、如何平衡这一代的发展和下一代的养育,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同样,对用人单位而言,生育友好政策的调整势必会给用工成本带来影响,这显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去调和职工与用人单位的矛盾诉求,考验着管理者的治理智慧,也对未来政策调整优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当民声有了回声,当政策的善意转化成对友好的政策机制,政策力度托举民生温度有了更具象化的表达:看似是福利举措的简单补充,但绝非是政策文本上的偶然添加,而是治理对民声的温暖转身回应,更是治理理念从管事务暖民心深化的生动体现,让民生保障更有质感,让群众幸福更有分量。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