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不容刷成购物卡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济川]

王济川

牙刷、洗脸巾、护肤品,也可以刷医保卡购买?媒体近日曝光医保卡变购物卡的现象,引发极大关注。

本是守护健康的“救命卡”,竟被商家异化为促销日用品的“购物卡”。生产企业只需给普通商品换个“马甲”:牙刷加前缀变成牙科用毛刷,牙线改名牙科洁治器,防晒口罩包装印上医用字样……药店则默契配合,一边打着医用噱头招揽顾客,一边畅通医保结算通道。

这种灰色生意为何能大行其道?症结在于供需两端的畸形契合与监管缺位。对商家而言,医保基金是体量庞大的“蛋糕”,日用品挂上医用标签后,既抬高售价又能吸引消费者用医保埋单,利润空间翻倍;对部分消费者来说,“不用白不用”心态作祟,觉得用医保买日用品能“占便宜”。更关键的是,医疗器械分类标准存在模糊地带,审批与医保结算环节衔接不对称,给企业和药店留下了灰色空间。

医保基金是无数患者托底的“救命钱”,当资金被用于购买非医疗用品,可能导致患者医疗报销面临额度紧张、报销延迟等问题。此外,商家刻意混淆医用与民用界限,用“医用级”误导消费,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让消费者忽视产品本质,比如,将普通防晒口罩当作医用防护口罩使用,埋下健康隐患。

整治乱象,必须打准七寸、多方发力。监管部门要填补制度漏洞,细化医疗器械分类标准,明确界定医用与民用的边界,让企业无法“偷换概念”。同时,打通审批、销售、结算全链条数据壁垒,实现动态监控。对违规者从严处罚,更要严厉追责,让药店和企业不敢违、不能违。医保部门加强宣传引导,让消费者明白医保基金“救命”保障属性,摒弃“占小便宜”心态。药店和企业更要守住底线,牢记诚信之本,不能为逐利而透支公众信任。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安度晚年的老人,医保基金守护每个人的健康防线。这道防线容不得半点侵蚀,这些“救命钱”更不能被随意挥霍。需要监管从严、商家自律、公众理性,让医保基金真正用在健康“刀刃”上。

责编:欧小雷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