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卸下不必要的重担,真正回归讲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相]

陈相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直面教师负担沉疴。其中,“严禁非教学任务摊派”“社会事务白名单”“借调刚性约束”等举措,在教育界一线引发强烈共鸣。这份通知是一份行动宣言:将教师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真正回归三尺讲台。

教师不是“万能执行者”。曾几何时,巡河护林、执勤站岗、创文巩卫,各类APP打卡、过度留痕材料等,这些与教学本质并不相关的事务,将教师们束缚“网中”。当教师疲于应付各项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行政指令,站在讲台前还能留存多少教育热忱与创新活力?

此次新政的突破意义,在于以“量化指标”的刚性约束,对抗“任务摊派”的行政惯性……省级进校园事项每年不超10项,校级活动每学期不超6次,教师借调原则上不超过半年,这些具体的数字规定,为校园筑起坚实“制度屏障”。它清晰界定了教育场域的边界,守护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尊严,更是教育生态应有的宁静与专注。

不过,善政落地仍面临考验。若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仍与活动参与度、材料完备度隐性挂钩,仍将难以摆脱被形式主义渗透。为教师减负绝非一纸政令可达全功,其核心在于推动向“教育逻辑”价值回归,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要有政策执行的决心,更要具备尊重教育规律的智慧。同时,必须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对执行不力的典型案例坚决问责。

为教师卸下不必要的负担,就是守护这片教育净土;保护教师的专业尊严与时间,就是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求知之路。这项关乎国家根基的事业,值得整个社会为之不懈努力。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