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科普短视频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亚可]

谢亚可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短视频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健康短视频以其生动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迅速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成为广受欢迎的健康传播形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健康知识传播的时空限制,更通过趣味化的表达和精准的内容输出,有效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这种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让健康知识触手可及,使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健康科普的重要载体。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急救技能普及率、缩小医患信息差距以及改善慢性病高发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健康短视频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需从多个维度有序推进。

从学术话语转向生活话语。健康传播的传统模式往往以学术话语为主,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使得普通公众难以理解和接受。健康短视频的兴起,为健康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健康短视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听懂的生活话语。例如,健康短视频创作者通过湖南地方方言、湖湘文化元素以及贴近生活的场景,将健康知识融入短视频内容,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健康信息。健康传播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不仅降低了健康知识的理解门槛,而且增强了健康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从泛化传播转向精准触达。传统的健康传播往往采用“广撒网”的方式,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而健康短视频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健康需求和行为习惯,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服务。例如,针对我省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健康短视频可以围绕特定人群(如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推送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此外,结合湖南地方特色,如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等,健康短视频可以因地制宜地提供健康建议,从而实现从泛化传播向精准触达的转变。这种精准传播,不仅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还避免了健康资源的浪费。

从知识传播转向价值传播。健康传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健康观念的传播。没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很难达到良好的健康传播效果。健康短视频传播的关键,是创作者秉持正确健康观念并借助平台进行有效传播。健康短视频创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景、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态度和行为方式,积极挖掘和传播优秀健康文化、养生习俗等,激发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从知识传播向价值传播的转变,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

从专业科普转向全民科普。传统的健康科普往往由医学专家主导,内容专业性强,但受众范围有限。健康短视频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使得健康科普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和养生方法,形成了多元化的健康知识来源。这种全民科普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健康传播的内容,还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基于此,短视频平台还可以通过邀请医学专家与普通公众互动,解答健康疑问,进一步提升健康科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从存在隐形漏洞转向科学管理。健康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健康信息的虚假性问题、侵犯隐私现象不时出现等。因此,健康短视频传播的责任主体需要更加明确。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平台和短视频创作者应共同承担起健康传播的责任。相关部门应强化建规立法、健全健康传播管控体系、完善健康侵权救济手段;医疗机构应提供权威的健康知识支持,健全健康信息澄清机制,纾解健康焦虑、助力科学防控;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强化平台伦理责任、引导健康议题走向;创作者应提升健康素养及伦理修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从责权不清向职责明确的转变,有助于构建规范、有序的健康传播生态。

健康短视频正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通过内容创新、价值重塑、渠道拓展和多方共治等多维转向,健康短视频不仅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更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应持续加强健康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力度,不断完善政府引导、专业支撑、平台赋能、公众参与的健康传播新格局,让优质健康内容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建设健康湖南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的伦理问题及规制研究”(23BXW081)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