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AI+”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根基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楚豪]

肖楚豪

当智能机器人平稳地递来一杯水,当工厂机器人听懂指令自主排障,当AI大模型10秒定制专属行程……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湖南湘江新区加速照进现实。湖南湘江新区以532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占全省六成的省级AI示范项目的亮眼成绩,生动诠释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闯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不是建在空中的楼阁,其价值在于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在湖南湘江新区,我们看到了“AI+制造的深刻变革——中联智慧产业城里,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的效率奇迹,金杯电工、威胜集团生产效率的显著跃升,都是人工智能重塑传统产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鲜活注脚。这充分证明,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在于找到与实体经济,特别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接口,催生化学反应,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培育新质生产力,亦非单一环节所能成就。从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强大算力,到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的天河擎天,再到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与湘江科学城的双城联动汇聚创新平台,以及湖南金融中心、湘江基金小镇的资本活水……湖南湘江新区形成了从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到产业集聚、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的全链条支撑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茁壮成长提供了丰沃土壤。

技术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湖南湘江新区没有将AI局限在车间厂房,而是将其触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从校园安防的超能卫士,到5分钟完成血检的即时检验设备,再到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的AI数字医生,以及优化城市治理的“AI公务员和智慧管网……这些应用场景或许不如工业场景那般宏大,却更直接地体现了科技为民、科技惠民的宗旨,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社会温度。

高质量、有温度、有厚度,这一切,也正是“AI+”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的根基。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