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的敬礼为何让人不安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慎毅]

丁慎毅

近日,一段小学生向老师校车列队敬礼的视频引发争议。对此,当事方杭州笕桥小学作出解释:学生是自愿问好,老师因安全原因无法停车回应。教育局也迅速表态:确实存在问题,立即整改。

事情看似有了结论,但公众的不安并未消散。这份不安,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指向了一种太过熟悉的现象:当教育过于追求形式,孩子们的真诚就成了牺牲品。

细看那段视频,孩子们站得笔直、动作标准、问候整齐,但就是太整齐、太标准,反而让人怀疑。50秒内,十辆车经过,十次整齐划一的问候,这真的是孩子们自发的问候吗?

学校说这是“值周”,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可当“值周”变成在车流边站立,向飞驰而过的车辆敬礼,这份“责任”未免太过沉重。更让人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老师们也有苦衷。路上拥堵,停车会引发更大问题;行车中开窗回应,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在这场“礼仪秀”中,老师和孩子一样,都成了被形式绑架的人。

这不是杭州一所学校的问题。在教育中,类似的形式主义并不少见,诸如为了应对检查特意准备的公开课,为了拍照组织的活动,为了汇报精心编排的数据……教育本该是静待花开的慢过程,却不时被异化为某种功利的表演。

需要反思:我们究竟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是整齐划一的表演,还是自由成长的空间?是表面光鲜的形式,还是内在充盈的实质?

好的教育,应该发生在每一天的课堂上,在老师与孩子的每一次真诚对话里,在校园的每一个安全、自由的角落中。它不需要刻意的表演,只需要真实的互动。把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清出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教育回归真实、回归常识、回归人本身。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