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信仰植根人民心中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艾鹏]

艾鹏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以下简称《法治宣传教育法》)。这是首次以专门法律形式为普法工作搭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宣传教育事业全面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法治宣传教育是持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长久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持之以恒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提升普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

抓住“关键少数”,建强法治宣传实践“头雁队伍”。法治建设要取得实效,“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再到各地普遍推行任前考法、现场述法、旁听庭审等机制,有效推动了“关键少数”将法治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治宣传教育法》对国家工作人员这一“关键少数”设立专章作出规定,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依法履职的法治观念,进而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着眼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压实普法责任,将“谁执法谁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全过程,推动每一次依法行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成为生动的普法公开课;以身作则,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使法治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培育“未来多数”,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纽扣”。法治中国的希望在青少年。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已达98.9%,“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 “宪法晨读”等品牌项目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着眼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助力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格局;带头推动法治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积极参与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第二课堂建设,帮助青少年在思考和实践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治意识、涵养成法治精神,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

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生活日常”。从长远来看,法治宣传教育的根本在于法治建设的实效,重点在于宣传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大众化普及。从云南曲靖“所长直播课”用网言网语解密诈骗套路,到安徽桐城将庭审搬进祠堂、借“六尺巷”典故化解纠纷,再到“法律明白人”用乡音土语讲透法言法语,这些贴近生活的创新实践,有效彰显了“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宗旨。《法治宣传教育法》鼓励运用新平台、新技术开展普法,对于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深入基层治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着眼未来,广大党员要勇于探索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积极运用新平台、新技术开展普法,坚持扎根实践、服务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法治故事,让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让法治信仰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