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创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谌湘闽]

谌湘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加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创新,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融通多方力量,共搭协作式育人平台。推动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创新,应坚持以教师为本,融通多方力量,协同发力。着重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单位、教育部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等平台,实现不同学段育人主体纵向融通。一是开展联合培训,强化一体化意识。依托共同体平台,聘请思政理论课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劳动模范等组建“大师资”,实施中高职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专项培训,以共学共训提升一体化意识。例如,浙江省依托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平台,开设“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暑期实践研修班,全国60余所职业院校的近200名中高职思政课教师代表从中受益。二是开展集体教科研究,夯实一体化理论根基。可通过集体备课,开展一体化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实践指导,促进中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创新。可制定实施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科研专项计划,推动中高职学段思政课教师联合教研常态化。三是开展联合竞赛,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通过组织一体化教学竞赛、说课比赛、微课大赛等方式,鼓励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组建竞赛团队,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标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融入多样素材,共建立体化数字资源。推动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创新,应坚持以教学为基,融入多样素材,共享资源。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共建“知识图谱—教学专题—课程资源”立体化资源,实现教学的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一是从“点”到“线”,绘制知识图谱。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中高职思政课教材内容,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基于此,制定中高职思政课教学重点对照表。二是连“线”成“面”,开发教学专题。基于教学重点对照表,梳理中高职思政课共有内容,提炼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教学专题。如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中心联合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财经学校等12所院校,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等教学专题,共同开发微视频、融媒体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30余个。三是汇“面”为“体”,研发课程资源。应基于学段特征、融合地域特色,开发中高职优质课程资源、思政课“金课”资源、特色微课资源等。课程资源可集成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跨区域共享。

融合多元路径,共创示范性实践品牌。推动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创新,应坚持以实践为要,融合多元路径,打造品牌。一是融合校内与校外,打造一体化实践教学品牌。充分运用“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发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优势,灵活运用“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带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工厂企业、田间地头、城市村镇等场景。中职学段以“政治素养+职业导向”为目标,以志愿服务、参观体验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高职学段以“使命担当+成果导向”为目标,以岗位见习、访谈调研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二是融合虚拟与现实,开发一体化研学精品项目。加大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节约实践成本,又可以增强实践教学吸引力。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主研发的“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虚拟现实体验区”,开发中高职思政课“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一体化研学精品项目,中职学生可领取线索任务,在体验VR中寻找答案;高职学生则化身导游,置身VR中开展讲解。专题馆持续优化虚拟现实研修项目,目前已有1.2万名中高职学生参与项目体验。三是融合线上与线下,开展一体化理论宣讲实践。高职院校可组建学生理论宣讲团,深入中职学校开展宣讲,辐射带动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时创新宣讲形式,线下以问答、研讨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线上通过直播、微党课、短视频等宣讲形式,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度。

【作者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一体化视域下大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创新研究”(24A102)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