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成效。有基层干部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多头报表、繁重检查、重痕不重绩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些成效的取得,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然而,也有个别地区在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过程中采取“软执行”,调研委托、文件变色、会议拆解等形式主义“新变种”向基层层层加码,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和纠正。
当下,有的地方之所以出现政策执行打折扣,搞“软执行”,就在于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减负不过是一阵风,过一阵就会反弹回潮,存在应付思想;还在于有的党员干部把减负变成了工作,材料快要快报,数据现编现找,导致基层工作压力大,不得不搞减负“软执行”。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非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硬制度”也怕“软执行”,要严格按照制度“硬标准”,拒绝形式主义“变装游戏”。通过设置“硬杠杠”,划分“细标准”,为整治形式主义装上了一层“防护网”,谨防一些“调研表演”“过度暗访”“花样汇报”软化“铁规矩”。从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观、政绩观上入手,变“精彩汇报”“纸面留痕”为“群众喝彩”“脚下留印”,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用踏踏实实的实干主义“实功”破除形式主义的“虚功”。同时,也要加强形式主义问题查处,设置形式主义“红线”,严查“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行为。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容不得“变通减负”搞“软执行”。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严格按照制度“硬杠杠”,减下去“超载之量”,承担起“应担之责”,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的精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