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要素驱动出版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向阳 许虚涵]

邓向阳 许虚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新闻出版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建设文化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以数据要素驱动出版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打造湖南文化产业竞争新优势的现实选择。

目前,数据要素赋能出版仍存在结构性、耦合性短板,主要表现在:数据资源碎片化,音视频平台、教育教辅、知识服务、用户行为等多源数据标准不一,跨机构、跨介质、跨场景聚合度不高;治理体系不健全,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确权链条松散,语义化、知识化加工不足,影响模型训练与智能应用;价值转化不顺畅,选题洞察、精准营销、智能分发、用户运营闭环不完整,智能推荐、差异化供给、长尾定价协同不足;安全保障制度滞后,数据确权评估、交易定价、收益分配、分类分级、安全审查等机制尚在探索。这些问题,亟须通过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价值实现体系加以破解。

夯实数据底座,重构出版要素资源配置体系。以数据资源标准化、资产化、结构化为牵引,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系统推进“内容资源数字再造”,推动纸质典藏、音视频、图像、知识条目、教材教辅等形成可检索、可调用、可组合的统一数据底库。加快构建全域数据采集汇聚平台,打通编辑业务系统、发行渠道平台、终端阅读行为、社交互动反馈、知识付费服务数据接口,建设“生产侧、渠道侧、用户侧”三域联通的数据中台。持续完善出版数据资产确权备案,探索以区块链、可信标识建档溯源,形成“可确认、可登记、可评估、可入表”的数据资产目录。以此实现数据质量全流程管控,形成“采集、清洗、标注、验收、迭代”质量标准,推进标签体系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制度协同适配。

融合智能辅助,打造出版行业创新生态体系。以技术迭代驱动内容供给模式创新与效率跃升。深化智能采编与知识生产,部署语义分析、校对审读、敏感识别、风格调优工具,缩短编辑周期。推进多模态内容创制,应用AIGC模型进行插图生成、短视频脚本辅助、音频合成、互动知识单元重组,形成复合产品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智能精准分发,构建用户画像与阅读场景标签,迭代推荐算法,提升长尾转化率。同时,构建算法伦理与质量评估机制,做到“来源可追、标签可审、偏差可测、风险可控”,防止内容同质化与价值偏移。

畅通价值转化,延伸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体系。突出“场景驱动、模型支撑、组合变现”,扩大数据乘数效应。持续探索多元运营模式,推动读者行为数据与选题策划、知识链接数据与教育服务、产业数据与相关行业联动,形成订阅制、分层付费、精准营销、知识服务组合收益结构,且对接区域数据交易平台,实现“数据+算力+算法”一体化商品化交付。另外,推动要素融通拓展“出版+”新业态,促使数据要素与技术、资本、劳动力要素相融合,促进出版同教育、文旅、文博、科普、影视等产业跨界协同。通过推广智能合约分账技术等,强化数字版权保护与收益分配,提升原创激励。

健全制度保障,构筑规范协同治理支撑体系。以制度供给护航出版数据安全合规,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如出台数据资源目录、数据资产评估、税费激励、绩效考核办法等,将数据资产形成率、转化贡献度纳入企业与平台评价。加快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搭建“宣传主管、版权监管、市场监督、数据管理、网信安全”联动工作专班,实行负面清单、白名单与风险预警清单三单协同。通过对重要数据分级分类、出境评估、敏感内容智能审核和生成内容“水印标识+可追溯”双控措施等,强化安全与合规底线。不断完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育机制,实施“数据编辑”“智能策划”“算法运营”专项培养计划,建立产学研实训基地与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同时,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促进出版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AI企业、云服务商、文化场馆共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国家级与省级数字出版创新平台。

拓展场景应用,放大数据驱动的文化传播与社会效益。以湘江新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基础,加快场景牵引,催生价值外溢与生态蝶变。深耕教育服务场景,推动教材教辅与智能测评、个性化学习路径、学习行为画像融合,构建“教、学、评、测、管”闭环。拓展公共文化数字化,联通图书馆、博物馆、非遗数据库与出版知识体系,开发数字展陈、沉浸阅读、互动科普产品,提升公共文化供给精准性。强化对外传播与国际版权运营,运用多语言机器翻译与跨语种语义匹配,提升重点选题能力,打造“湖湘文化数字母本+多终端海外分发”模式。赋能产业协同与社会治理,发布行业数据年鉴、区域文化消费指数、阅读行为发展报告,服务产业决策、城乡阅读推广与全民阅读行动,提升文化惠民精细化水平。

当前,国家正在加紧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正在纵深推进,唯有抓住这个窗口期,强化数据要素赋能,加速推动出版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增值”、从“分散运营”向“协同生态”、从“内容输出”向“知识服务”跃升,才能持续提升文化供给质效与国际传播力,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数字中国,将湖南建设成为文化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据要素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2024AXW014)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