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野外放生变为杀生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连洲]

张连洲

11月1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群人戴着口罩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迎咀水库区域放生大量猫,不少猫被惊吓后攀爬到树上,有的因受惊后跳入水库而溺水。另一个视频显示,几名在现场划桨板的路人将溺水的猫咪救上岸。公开资料显示,迎咀水库是当地“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放生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本意是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与对生命的敬畏。然而,随着放生行为的普及与形式化,其初衷在现实中存在被扭曲情况。一些人将放生视为“积德行善”的捷径,追求放生数量与仪式感,却忽视了被放生动物的生存能力、生态适应性以及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冲击。在水库放生家猫,便是典型例证。

更严重的是,此类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大量外来猫可能因捕食鸟类、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等而打破原有生态链平衡,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部分物种灭绝。此外,放生行为还可能带来公共安全风险。水库通常是饮用水水源地或旅游区域,大量流浪猫聚集于此,可能传播相关疫病,威胁周边居民健康。同时,这些无主动物在饥饿驱使下可能进入周边村庄或城镇扰民伤人,引发社会矛盾……此类所谓“善举”,最终却往往让公众为其买单,实在令人唏嘘。

要让放生回归其本真意义,必须从盲目放生转向科学放生、理性放生。首先,放生应遵循生态规律,选择适宜的物种、适宜的地点与适宜的季节,确保被放生动物具备生存能力,且不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定放生管理规范,对随意放生、大规模放生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引导公众以领养代替购买、以科学救助代替盲目放生。

(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