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评论员 孙乾丰
36年前的那个秋天——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希望工程。这项工程,如同一支饱蘸社会爱心的巨笔,在中国的土地上奋笔书写下一篇又一篇感人的故事。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贫困地区的许多适龄儿童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学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工程的使命清晰而沉重,它要为那些被贫困阻隔在知识门外的孩子,搭建重返课堂的台阶。每一所希望小学的建立,都意味着能有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茁壮成长;每一位受助学子,都可能在未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能工巧匠、推动科技进步的创新先锋。这支笔,书写的是底线公平,让贫困地区学生的未来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
如今,希望工程的援助已从基础就学延伸至更广阔的维度:资助对象扩大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希望厨房”守护孩子们的营养健康;“希望小学”为教室配备更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为乡村学校系统培训教师……它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送回课堂”,而是将重点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致力于帮助一个孩子发掘内在潜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截至2024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赠235.59亿元,资助学生759.65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1144所。这些数字,不仅是一段从“无”到“有”的慈善征程,更见证了整个社会对“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的坚定守护,也有助于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
36年前,它种下的是爱的种子;36年后的今天,我们期待它培育出更为繁茂的、能够自我生长的森林。这支名为“希望”的笔,将继续书写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篇章。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