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险,莫让“诗和远方”遮蔽风险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谋春]

宋谋春

双节假期前后,一系列山地户外事故引发关注。青海200余人徒步被困;近千人因暴雪被困珠峰东坡;三名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登山徒步时身亡;一游客在四川党岭徒步时失温休克……近年来,走向户外渐成时尚。但大美自然里不仅有“诗和远方”,亦潜藏风险。(10月15日《南国早报》)

双节期间,多地接连发生的山地户外事故,为爆发式增长的户外运动敲响了警钟——山野绝非温顺的公园,其潜藏的风险不可忽视。

当前,户外行业正经历“成长的烦恼”,其本质是安全教育的普及速度跟不上参与人群的扩张步伐。在社交媒体推波助澜下,大量新手怀着对自然的向往涌入山野,却往往低估了环境的复杂性与危险性。低门槛的徒步活动反而成为事故高发区,暴露出安全意识的普遍缺失。比如,许多人不知失温在夏季也可能发生,不了解高原反应与体能的非必然关联,更缺乏对路线、天气、装备的系统认知,加之市场上“领队”“俱乐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无证带队、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放大风险。

破解困境需多方协同,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机构与人员资质,督促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审核,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追责。景区和管理单位也需完善预警提示等应急系统。

归根结底,最有效的防线在于每位参与者牢固树立“自身安全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山地户外不应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应是“有备而往的征途”。出行前需客观评估自身体能,精心准备装备,密切关注天气,学会在风险面前“果断下撤”,并选择有资质的团队和合适保险。这是一种对自我负责的态度,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敬畏。

鼓励亲近自然,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唯有当行业规范与个人责任共同筑牢安全堤坝,才能让走向自然的脚步更加稳健从容,真正享受山野之乐。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