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
“发现法兰漏油奖励400元”“制止违规充电得1000元奖励”……近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公布10个“吹哨人”奖励案例。12名“吹哨人”用一次及时报告、一个果断制止,避免了烫伤、火灾、墙体倒塌等事故,企业给予了相应的奖励。
今年以来,湖南各地积极推动各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吹哨人”,此举收到了良好成效。
“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多次轻微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而这些轻微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往往逃不过生产经营单位一线从业人员的眼睛。但他们或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或顾虑会遭遇报复,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举报其知情的生产安全问题。
要让“吹哨人”愿意发声、敢于发声,关键在于要有良好的机制保障。湖南推动落实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一方面,奖励“吹哨人”不仅体现了生产经营单位对隐患排查的重视,也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奖励机制消除了“吹哨人”的种种顾虑。比如,案例中有关单位接到安全隐患报告后,迅速调整人员、修复设备、消除隐患。这种“吹哨有回应、整改有实效”的正向氛围,让更多人主动加入“吹哨人”的行列。
安全生产不能有“旁观者”。当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成为安全隐患的“监督员”,当每一次“吹哨”都能得到尊重,并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就能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线,最大限度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