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奔县”流量,需要做到“三好”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据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十一去哪人少”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大涨200%。“奔县”成热门——2025年国庆预订数据显示,45%的县域游客为“90后”“00后”。

“奔县”热,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传统热门景点黄金周的“人山人海、价格飙升”,构成了强大“推力”,高度商业化、同质化的景点,“花钱买罪受”的体验,促使年轻人放弃打卡。另一方面,“宝藏小城”则形成了强大“拉力”。便捷的高铁网络和自驾线路、更淳朴的市井烟火、更地道的风味美食和更舒缓的生活节奏,为快节奏生活与高强度竞争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处“低成本治愈”之地。

当“奔县”渐具规模,无疑将重塑旅游市场的经济结构,为众多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但这些地方是否已经有了足够能力接住这波流量呢?

目前来看,交通、住宿、配套这三个最能影响旅游体验感的因素尚待加强。“中青校媒”曾向年轻人做过一次问卷调查,62.87%受访者在县域游时曾遇到交通不便的问题,47.04%受访者认为县城住宿条件差,46.66%受访者认为旅游景点开发不完善。此外,约三成受访者遇到过县城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餐饮选择少、旅游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那么,要接住“奔县”流量,就需要做到“三好”。

把基础条件搞好。比如,景区的路要修平整,停车场多建几个,增加一些公共厕所并保持卫生。

把消费场景做好。各地都有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需要最大化体现,尤其要支持当地企业、民众投资做小众特色的东西,“人无我有”才是最大的吸引力,而不是跟风或者弄些严重同质化的商品及旅游项目。

把小城故事讲好。一座城就如同一个人,有自身的历史、情感、文化,如何把这些元素融入城市生活,营造出本地人过得舒服、游客也能融入的氛围,使之成为“卖点”,需要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想办法、花力气。

大家逐渐爱上“奔县”,图的就是不拥挤、不过度商业化的真实与鲜活,所以,谁提供的烟火气更足、体验更真、服务更暖,谁就能接住这波宝贵流量。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