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对辩证关系 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卫安]

王卫安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路径及实践要求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们在新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湖南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思维与创新意识,统筹处理好“同与异”“破与立”“新与旧”“质与量”四对关系,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因“业”赋能、因“效”定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把握“同”与“异”的关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要求我们发展生产力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突出“异”的特色。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经验,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创新能力,科学选定主攻方向,走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湖南四大区域板块——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在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上各有不同,应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错位发展,梯度培育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完善“4×4”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强化“同”的合力。既要体现地方特色,也要遵循产业发展普遍规律,在发挥个性优势的同时主动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应精准选择既契合国家战略导向又具备湖南基础特色优势的产业细分赛道,尊重技术萌芽、成果转化、规模化和集群化的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产业培育节奏,耐心营造产业生态,避免“拔苗助长”或“大水漫灌”。同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把握“破”与“立”的关系

因“时”施策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这深刻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立”是方向、是前提,“破”是手段、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要明确“立”的方向。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破除对传统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路径的依赖;“立”新动能,大力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等湖南优势产业向高端迈进,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兴未来产业。唯有“立”得住、“立”得稳,新旧动能转换才有坚实依托,“破”的举措才不致失序空转。要把握“破”的时机。“破”的本质是扬弃与升级,关键在于把握节奏、防范风险。湖南在推动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要坚持条件导向,对仍起支撑作用的钢铁、烟草、建材等传统产业,不宜“一刀切”退出;对明显制约高质量发展、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壁垒、标准滞后、市场分割等问题,一旦认准,应当坚决改革破除,以推动释放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空间。

把握“新”与“旧”的关系

因“业”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应当科学统筹新旧动能转换、质态更替和产业协同,通过技术突破、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加速形成先进生产力形态。要增强产业引领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推动其转型升级。湖南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仍占重要地位,不少技术和产品在全国具备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坚决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的同时,应积极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和新要素应用,加强产区、品牌和品种培育,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开辟产业新赛道。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顺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核心在于以颠覆性技术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经济增长“第二曲线”。湖南可以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通过“揭榜挂帅”、校企合作“双进双转”等机制,推动科技的项目化、项目的成果化、成果的产品化、产品的产业化、产业的链群化、链群的园区化和园区的生态化,强化场景应用牵引和产业生态培育,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把握“质”与“量”的关系

因“效”定策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要以量的合理增长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健全支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投入机制,通过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链长到一线”,工业大县对口联系等工作,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营造如“热带雨林”般的产业生态,为量的增长提供坚实支撑。要以质的有效提升激发内生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面对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约束加强等挑战,应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湖南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塑造工业经济增长新优势,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作者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