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防御计划,守护人类未来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乾丰]

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评论员 孙乾丰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这表明,中国正从“太空探索者”向“地球守护者”方向转变,以主动姿态参与构建全球行星防御体系。

根据吴伟仁院士的介绍,这项任务采用创新的“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将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两组探测器。观测器先期抵达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随后撞击器实施高速撞击,最终观测器再次伴飞,评估撞击效果。这种设计展现了中国航天任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复杂程度也证明了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全球较高水准的科技水平,已从“跟跑”迈向“领跑”阶段。

更进一步看,此次任务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太空治理理念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性很大,小行星撞击更是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中国将尖端的技术能力投向“行星防御”这一领域,本质上是为了守护人类与地球的安全,与某些国家追求太空军事化的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任务地点设定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的区域,确保如果撞击后行星轨道发生改变,也不会对地球产生影响。这一细节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责任担当。

最关键的在于,本次任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话语权。中国主动向全球发出了合作倡议,推动“行星安全网”建设,包括联合监测、载荷搭载和数据共享。吴伟仁院士强调:“如果全球共享数据,共同掌握科学成果,最后我们可能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和科学的认知,这对我们整个人类都是有好处的。”这说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推动建立行星防御领域的国际协作机制,为全球科学家搭建合作平台,将各个国家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促进全球太空治理的合力。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我国在太空探测领域的话语权,更为构建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太空安全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如果撞击小行星的任务圆满完成,人类抵御宇宙威胁的能力将更上一层楼。中国始终以着眼人类长远安全的视野,在太空领域播撒合作共赢的种子。这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更是人类文明迈向太空的新征程。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