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湖南低空经济发展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詹庆元]

詹庆元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湖南正抢抓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的重大发展机遇,在低空协同管理、法规体系建设、通航产业发展和低空基础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着眼未来,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加快构建数智化、绿色化的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智慧动能,助力低空经济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夯实数智基础设施,构建低空经济数字网络。低空经济的价值核心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促进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到“可计算”再到“可运营”的跃升,实现低空资源的高效供给和管理。因此,夯实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应加强智慧空港的基础建设,为低空经济打造一个以数据驱动的“钢筋铁骨”和AI赋能的“智慧大脑”。一是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不同运行场景和不同类型的跑道型通用机场,以及建设一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起降点、充电站和维修中心,形成“通航机场+公共服务起降点+企业商用起降设施”的低空基建网络,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立一套以具备全域数据共享能力,集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湖南低空智联网”,实现飞行器精准定位、实时避障与智能调度,为低空实时数据传输提供基础保障。三是科学划设湖南低空航路航线网。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湖南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通过长株潭地区低空公共航路网建设试点,科学划设湖南低空无人机航路航线。

推进智能制造升级,打造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制造是湖南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低空经济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各种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中游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下游的交通物流、农业工业生产、文化旅游、应急救援等多业态场景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全链条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打造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关键是建立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三链融合”发展机制。一是构建低空经济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突出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加快打造一批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服务通航产业的合作新模式。二是打造智能制造业集群。积极扶持湖南传统通航整机、特种无人机制造和航空电机生产制造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通航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要素集聚、网络协作高效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智能制造业集群。三是推进低空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低空经济的飞速发展依赖于低空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不断催生新的产业生态。当前,重点要做强低空旅游、城市空中通勤、无人机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擦亮低空经济发展底色。绿色低碳发展是低空经济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支点。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低碳产业+绿色能源+生态经济”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空陆统筹的绿色增长极,推动低空经济走向绿色发展。一是建立低空经济绿色产业链。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在低空飞行器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全产业链中深度融合,优先选用低碳的绿色环保材料,确保关键元器件和基础零部件的循环利用,建立循环低空经济体系,实现低空经济产业链的绿色转型。二是构建绿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绿色低空经济制造业,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努力提升低空经济航空器的节能、减排、降噪性能,全面提高航空器绿色制造水平,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低空经济航空器绿色制造产业集群。三是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成立专门监管机构,整合民航、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力量,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对低空飞行活动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的监管,不断提升低空经济环保合规性,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人才引育体系,激发低空经济核心动能。人才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需坚持“产才融合”导向,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培养“空—天—地—网”一体化创新型人才,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一是强化人才培养。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精准育才,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低空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5年在湖南率先成立了低空经济学院,并与中国广电湖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育方面开展合作,应鼓励更多高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二是精准引进高端人才。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完善专项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低空经济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区域性低空人才高地。三是创新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并推行低空领域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标准与认证机制,定期组织低空专业技能评估与认证考试,加快低空行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同时,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低空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风采。

(作者单位: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