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增量到盘活存量——湖南文旅观察之三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项目、投资、开发”是文旅业热词,湖南文旅发展的“蛋糕”总量也随之不断做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资源终有穷尽时、空间终有饱和日。大力发展湖南文旅业,在追求增量的同时须盘活存量,这不仅是拓展产业内涵的需要,更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未来要“以坚持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作为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文旅产业,也应紧随大势,把现有项目做优、将沉睡资源唤醒,聚焦“向内发力”,大力盘活存量,使整个文旅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既多又好。

如何盘活存量?

首先是推动有形的废弃闲置资源再造。全省各地散布着不少工业遗址、废弃矿坑、老旧厂房、闲置农舍等,这些看似价值不大的空间,实则是文旅创新的优质载体。比如,长沙文和友关于“城市记忆”的成功打造提示我们,存量空间的价值重估需要创意赋能;浏阳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精品民宿,探索发展餐饮民宿、农耕研学、乡村景观、文化创意、乡居养老五大新文旅模式,年营收颇丰;衡阳建湘柴油机厂被盘活后,成了一个集工业文化展示、研学教育、工创孵化、休闲娱乐、网红打卡于一体的工业文化产业园和湖南文旅新地标。

其次是唤醒无形的休眠文化与品牌。湖南非遗资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一些项目仅停留在名录保护阶段,未能有效转化为文旅产品。事实上,湘绣、土家织锦、苗族银饰等传统工艺,可通过现代设计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花鼓戏、侗族大歌等表演艺术,可借助沉浸式技术打造新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名声在外的超级IP的开发仍显不足,需要以新叙事方式激活其当代价值。

再次就是提升前期开发不到位项目的效能。一些文旅项目,或因定位模糊,或因配套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潜力。对此,应“对症下药”,或实行“针灸式”更新。

从注重追求增量到致力于盘活存量,可使湖南文旅业更加趋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但这种转变需要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从重视资源占有到关注价值创造,从热衷新区建设到专注空间优化,从依赖硬件投入到侧重内容创新。在存量中创增量、于限制中求发展,应是湖南文旅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之路。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