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专”背后是成才观念的重构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颖]

王颖

一则招生简章掀起舆论千层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多个专业明确“仅招收本科毕业生”,“本升专”现象从零星个案演变为制度化通道,刺痛了社会对学历崇拜的神经。在传统认知中,教育路径应当沿着专科、本科、硕士的线性阶梯不断攀升。然而,当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选择这条“倒挂”之路,我们或需放下成见,审视其背后的深刻变革信号。

“本升专”被简单贴上“无奈”与“倒退”的标签,实则是将复杂多元的个人选择压扁为单向度的社会叙事。不少年轻人实则是以清醒的头脑进行了一场人生战略转移——逃离“体面但无成长性”的知识失业窘境,投身技术性强、职业路径清晰的领域。他们解构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迷思,重构了以实用技能为核心竞争力的人生坐标系。这种价值取向的嬗变,不是对教育的背弃,而是对教育异化的叛离,是对异化的“唯学历论”的祛魅。

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等产业变革催生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渴求,使职业教育的实践优势被市场重新定价。“本升专”的本质,是青年用脚投票,对更高效、更直接满足职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的追寻,是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发出的强力矫正信号。

“本升专”现象既是青年选择的信号弹,更是教育改革的催化酶。它呼唤一场从理念到制度的深层重塑:破除“学历贵族制”的认知枷锁,在全社会树立起多元成才观;构建纵横贯通的教育立交桥,允许学生在学术与应用轨道间灵活转换;推动高校“向下扎根”与职业院校“向上生长”的双向奔赴,促进前沿理论与真实场景的深度融合。教育的使命不是铸造整齐划一的文凭产品,而是培育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人。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每一次主动转向都是对自由发展的诠释。“本升专”不是教育的逆行,而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正途,是青年在时代变局中对自我价值的勇敢重构。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于另起一行书写人生剧本,我们的社会更应以包容和欣赏的态度,为每一个务实而清醒的选择喝彩。毕竟,教育的美好状态,不是制造同一型号的螺丝钉,而是让每一个灵魂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星辰大海。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