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8月15日,深圳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对两名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启动后、未经许可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依法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据悉,这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近年来,类似新闻并不少见:台风天非要去海边“追风”、擅自闯入未开发区域探险、在自然保护区违规野泳……每一次冒险背后,往往伴随着惊险的救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救援成本,大多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尽管有城市向违规者收取救援费,但并不能覆盖救援成本。
深圳这张罚单的意义,不仅在于惩戒,更在于它明确了一条底线:自然有它的脾气,人类不能只享受征服的快感,却无视冒险的代价。法律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份“安全契约”:你可以亲近自然,但不能无视规则;你有探险的自由,但公共资源没有义务为你的任性买单。
当然,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深圳此次处罚依据的是《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但执法不能止于罚款,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可在危险区域设置更醒目的警示,用真实案例提醒风险;充分利用无人机、电子围栏、人脸识别等成熟技术,进行高风险区域的监控,游客一旦接近风险区域,就立马能收到短信提示,提醒该地禁止进入,甚至限制导航App对危险区域的路线规划;在救援后公布成本,让社会看到“一个人的冒险,一群人的奔忙”。此外,还应发挥学校的自然教育、媒体的公益宣传、户外俱乐部的安全培训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唯有多管齐下,才能筑牢户外活动的安全堤坝。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