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泷阩
南京城南的照相馆暗房,红光笼罩着显影盘,当药水漫过相纸,南京城的“伤疤”在胶片上渐渐显影……据媒体报道,国产影片《南京照相馆》在8月15日0时0分累计票房突破24亿元。观影热潮背后,是无数人走进影院,在黑暗里触摸1937年的历史记忆。当银幕上那些小人物用生命守护真相,影院里的我们也在守护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更惊心动魄。影片里记录日军暴行的胶卷,原型是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京字第一号证据”。十五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保存下十六张血证照片,他亲手装订成册,在封面画上利刃穿心的图案,中间那个墨汁写就的“耻”字力透纸背。这本相册辗转交到吴旋手中,最终在东京审判的法庭上,成为钉死战犯谷寿夫的关键证据。
回顾影片,邮差阿昌张开双臂挡住飞来的子弹,嘶吼着“我们不是朋友”;歌女抱着死去的婴儿,在刺刀前挤出凄然的笑;翻译官面对秦淮河漂浮的尸骸,跪在岸边剧烈呕吐……这些镜头深深刺痛着观众的神经,一些影院散场时,观众席久久无人起身。从历史穿梭回今天,中华门城墙的青砖上,年轻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王康年造”的刻痕,当这些刻痕被指尖的温度唤醒,历史就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警示世人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罪行。
风雨剥蚀着明代城砖的刻痕,亦如时光冲洗着历史的底片。那些带着孩子触摸砖石的父母,那些在纪念馆玻璃柜前屏息的少年,他们所传递的,已超越个体记忆的接力,更是一个民族对生命尊严最庄严的誓约——以真相为炬,照亮并守护每一个贡院街的晨昏四季。纵使南京照相馆的暗房红光终将隐没,显影盘中定格的影像却永不漫漶。
如今,承接这份沉重真相的使命,已落于我辈肩头。我们当以磐石之志铭记历史,以赤子之心守护当下,用奋进之姿开创未来。历史的回响是前行的号角,唯有将伤痛化为力量,方能让先辈的血与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