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网红医生”,也别放过背后的MCN机构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齐超]

黄齐超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疗科普正成为一些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一些MCN机构(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生产、运营推广、商业变现等全链条服务的组织)精心设计的商业变现链条。这些机构批量孵化“网红医生”IP:点赞上万的科普视频,可能出自不懂医术的“专职写手”;而一些有平台认证的“权威”医生,实则是被运营公司操纵的“摆拍演员”。(8月12日 《法治日报》)

网络是重要的科普阵地,健康是公众的普遍需求。我们都渴望从互联网平台获取专业的医疗知识,为自身健康、疾病预防和医疗诊治提供支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乐见医生以短视频的形式,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医疗科普,进而成为医疗达人,乃至“网红医生”。

然而,从媒体的揭露来看,一些“网红医生”不过是MCN机构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已。他们借医疗科普引流,让患者线上问诊,到线下指定的医疗机构诊治,或者购买指定药店的药品。这样的“网红医生”,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早就背离了医疗科普的初衷。

打着“医疗科普”的旗号,行违规牟利之事,对于如此挂羊头卖狗肉的“网红医生”,肯定不能轻松放过。惩治越界的“网红医生”,已经有省市开始行动。比如2025年3月,上海就推出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营造清朗的互联网健康科普环境。2025年5月,四川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

在笔者看来,网络平台和职能部门在惩治“网红医生”的同时,也不能放过其背后的MCN机构。表面上看,“网红医生”是罪魁祸首,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MCN机构的提线木偶——医生只负责出镜,剩下一切都交给了MCN机构的运营团队。再者,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MCN机构同样占据了其中相当大的份额。

就危害性而言,在MCN机构的操控下,一位“网红医生”倒下去,还会有其他“网红医生”被孵化出来,继续做引流、误导、虚假宣传的勾当,侵害患者权益。由此可见,孵化“网红医生”的MCN机构,比网红医生更可恨,更需要治理。

早在2025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稿明确,MCN机构不得直接或组织、教唆、委托、协助签约的网络账号实施制造发布网络谣言、引发群体对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炒作未成年人、实施流量造假等12类行为。

从监管层面来看,“网红医生”发布虚假医疗信息、违规导流或带货,涉事账号需面临罚款、限流甚至封禁等处罚,背后的MCN机构也需对签约账号内容承担连带责任。

热衷于孵化“网红医生”流量IP的MCN机构,肆无忌惮地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根治这种乱象,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医生主播的约束和惩戒;另一方面,也必须严厉惩处违规的MCN机构,迫使其回归合规运营轨道。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