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8月10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布关于招聘刑释人员的说明,强调公司在这些方面也不成熟,第一次这样招聘,先从中轻度犯罪的刑释人员加入到团队中。于东来也发视频回应:人无完人,都犯过错,歧视只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和伤害。(8月11日 澎湃新闻 )
一次犯错,就该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吗?当然不是。无论是犯错还是犯法,只要不是罪不可赦,就应允许他们悔改,重新做人。刑释人员难以回归并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就是歧视。无论如何,公众都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刑释人员,不刻舟求剑般地歧视他们,拒绝他们寻找工作、融入社会。
找到工作,自食其力,这无疑是刑释人员重拾自信、回归社会的第一步。胖东来秉持着美好的初衷,为刑释人员提供工作岗位。然而,这一善举却招致非议,实在令人遗憾。
一些网友认为,胖东来应当将招聘的刑释人员与其他员工区分开来,放在特殊岗位,理由是刑释人员性格易走极端,工作时易闹矛盾,不能让其他员工和消费者承担风险。这样的担忧,似乎很有道理。不过,在笔者看来,胖东来应从隐私保护角度出发,公平对待刑释人员,而非给他们贴上鲜明标签,以泾渭分明的界限凸显他们与其他员工的区别。
还有人认为,招聘刑释人员属于企业内部管理措施,胖东来大张旗鼓发出消息,有博眼球、炒作之嫌。如此论调,当然不对。胖东来基于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对刑释人员开绿灯,有利于其回归社会,感受人间温暖。倘若所有企业都拒录刑释人员,仍以歧视眼光相待,只会加剧矛盾,无益于社会和谐稳定。
刑释人员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应该是找到工作,自力更生,找回生活自信。然而,很多企业对刑释人员心存抵触,不愿以宽容、理解的之心为其提供工作机会。刑释人员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其在众人歧视的目光中心灰意冷,甚至破罐子破摔。从这个角度看,用人单位对寻找工作的刑释人员,不该亮一票否决的“红灯”,而应亮允许他们尝试的“黄灯”。胖东来此举,彰显了企业用人的宽容和大度,不该被非议。
刑释人员就业确有禁区,比如教育行业、公务员等岗位依法不得录用。然而,除了遵守从业禁止规定及某些敏感单位外,其他的用人单位不妨为刑释人员亮起“黄灯”,甚至“绿灯”。毕竟,经司法改造的刑释人员,社会理应给予其奔向美好生活的机会。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