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7月24日,上海警方正式通报,破获一起互联网大厂高管收受商业贿赂案,一共抓获7名嫌疑人。其中有“饿了么”前高管韩某等3人,在两年内涉嫌收受供应商的贿赂高达4000余万元。
互联网大厂员工的腐败问题,近年来已经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外部反腐劲风的带动下,一些互联网大厂也加大了内部反腐力度。腾讯、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美团等企业持续开展“反腐反舞弊”行动,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简单来看,互联网大厂大力反腐,是一种内部“自净”行为。但从更大视野来看,这更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之举。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新业态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看似公开透明,实则同样暗藏腐败风险。从招投标、合同签署,到平台入驻、内容评级、热搜提报……权力寻租一旦有了可乘之机,便会如野草般疯长。若不从制度上切断其权力寻租路径,标本兼治地推进企业廉洁体系建设,就无法在日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生存发展。
企业是经营主体,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而腐败如同蛀虫,一旦滋生,便会迅速侵蚀企业肌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与外部环境脱轨,走向破产。曾经风光无限的某共享单车企业,就因内部腐败问题,资金链断裂,最终黯然退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信誉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一旦受损,想要恢复不易。因此,企业建立起自身的监督惩处机制,把贪腐问题消灭在初始状态很有必要。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各类企业也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才能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