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孙乾丰
北京一张姓律师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体检中心进行高额体检消费,一直未被提示异常,但在确诊癌症时已至晚期。这不是医疗的偶然失误,而是商业体检失职的表现。这荒诞一幕,让人不寒而栗,某些体检机构似乎正在成为制造“健康幻觉”的工厂。对此,很难让人不质疑,某些民营体检机构是否将经济效益置于首位,而弃医疗伦理于不顾?
体检确实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但将误差降到最小值应当是一个医疗机构本身的责任。张律师在2023年超声检查已发现“右肾钙化灶”,这本应是个警示信号,但她从来没有被告知有患癌风险。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她带着疑问二次咨询时,得到的仍是“不需要处理”的安抚。碰巧的是,爱康国宾CEO张黎在2018年就曾自曝行业黑幕,部分机构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倒掉就出结果,因为癌症检出率仅有千分之三,赌的就是“大概率不会出事”。如果“报喜不报忧”成为某些民营体检机构的潜规则,医疗行为被简化为概率游戏,那牺牲的就是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本质上是用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为机构的利益买单。
这件事同样也是对商业性质体检机构监管制度的追问。近年来,爱康国宾体检机构因漏诊、误检等问题频遭投诉,仅黑猫平台投诉便达1220条。2025年4月,《中国消费者报》就曾报道多名消费者向该媒体投诉爱康国宾存在误诊、漏诊问题。目前行业内有《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作为商业性质体检机构的规范指南,但是此规定属于行政法规。一旦消费者想要维权只能追究体检机构行政责任,惩罚力度会大打折扣。这就导致即便维权投诉众多,也无法倒逼有问题的体检机构进行整改,从而纵容了行业乱象,损害了公众健康权益。
对存在的问题动真格,才能避免更多“十年误诊”的悲剧,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