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枪”频频惹祸,谁之过?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维扬书生]

维扬书生

“用中性笔组装AWM-狙击步枪,90%超高仿真度,可发射,在学校就能做。”记者近日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条视频展示了3支普通中性笔被拆解成笔杆、弹簧、笔芯、笔帽等零部件,在博主的重新组装下,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一把迷你“笔枪”。“笔枪”若使用不当,是存在危险性的。根据公开信息,已经发生过男孩自制笔芯弹射穿自己眼角膜的案例,还发生过男孩手掌被同学“笔枪”弹射插入笔尖的事故。(5月22日《现代快报》)

最近,不少地方校园里兴起改装“笔枪”,而因“笔枪”引发的伤人事故也时有耳闻。“笔枪”频频惹祸,谁之过?

据用中性笔组装“笔枪”的视频教程,原材料极易获取,全程只需用3支中性笔,再无其他零部件。这类中性笔是中小学生常用的书写工具,中小学校附近的小卖铺、文具店均可买到。

部分自称教程的视频在标题、简介中强调“在学校就能做”,还有的视频声称这是“好玩不伤人”的文具改造。而实际情况却是,用文具制作“笔枪”并不是教师课堂手工课上所教内容,而且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笔枪”互射,稍不留神就会闯下大祸。尹先生的大儿子在与同学嬉戏时,突遭一名同学用“笔枪”对着眼睛弹射。“孩子左眼立刻出现流血症状。送往医院之后,诊断结果显示眼角膜破裂,需要紧急实施眼角膜缝合手术。”尹先生说,住院期间,他的大儿子视力一度降至0.2,被评定为二级伤残。

毫无疑问,“笔枪”频频惹祸,短视频制作者和平台有很大责任。

短视频创作者应该评估文具改造过程中是否涉及危险操作(如削尖、加热金属)、成品是否具有伤害性、模仿者(特别是未成年人)是否可能因操作不当而伤及自身或他人等。对于可能存在危险的操作环节,创作者应在视频中添加明显的文字或语音警示(如“未成年人禁止尝试”“需在成人指导下进行”等),并说明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而实际生活中,这类视频虽然打着“创意手工”的旗号,却在引导未成年人尝试制作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存在明显的社会风险和伦理隐患。

而平台在审核“手工教学”类视频时,也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界定标准。比如,可通过运用技术界定方法、制定综合评估指标、建立专家介入机制等手段,区分“创意DIY”与“危险器具”。平台应为“手工教学”视频设定红线,不能让此类明显具有不良导向的视频在平台泛滥成灾。

网络监管部门对此类短视频作者及其作品应加强监管,对于一些违法违规作品采取禁言、下架等措施,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平台进行严肃处理。家长和教师也应行动起来,密切关注孩子们课余时间的业余爱好,在保护孩子创造力的同时,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远离那些有伤害性的玩具。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