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堤坝”,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学安]

吴学安

因为一句“不称心”的评论,个人隐私信息就被人挂上网,本人和亲友遭到无端骚扰和人身攻击。常常接到骚扰电话,甚至是诈骗电话……这些都意味着个人隐私已被泄露,由此产生“隐私焦虑”。

此前,一网民因对某艺人一句看似稀松平常的评论,就遭到“人肉开盒”引发的网暴。所谓“人肉开盒”也就是过去的“人肉搜索”,网络施暴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信息,并在网上曝光,从而达到实施网络暴力的目的。个人信息的“盒子”,一旦被居心叵测的人打开,当事人的户籍身份、生活轨迹等个人隐私就会暴露无遗,继而不得不承受来自网络世界的恶意和敌视。

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争议由来已久。按照国家推荐性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提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收集额外信息。但在实际生活中,用户在面对无法弃用的各类App时,往往少有“无可奉告”的自由。

解决互联网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需要运用新型监管方式和监管技术。除了互联网平台加强事前审核,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并加大对违法违规App的惩处力度外,还应运用信用记录监管等方式加强监管。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善用数据,尊重隐私权,才能更好地造福每个网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司法局)

责编:潘华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