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公示第七批新职业、新工种。其中,拟增加17个新职业,包含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拟增加42个新工种,包含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智慧景区管理师等。这份职业目录的更新,不仅勾勒出产业变革的鲜活图景,更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层动能,为劳动者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新职业与工种的涌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技术革新浪潮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催生出诸多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职业。如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出现,正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直接体现;而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的诞生,则与全球贸易数字化趋势、国内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紧密相关。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生活品质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养老服务、家政管理、文旅定制等领域细分出更多专业化岗位。养老服务师、家政服务经理人等职业的兴起,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服务的迫切需求,也标志着服务业向精细化、职业化方向迈进。
新职业工种的落地,具有多重战略价值。从就业层面看,它们打破了传统职业的固有边界,为劳动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职业更强调创新能力与复合技能,与年轻人思维活跃、敢于尝试的特质高度契合,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新职业往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频共振。例如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助力乡村振兴,咖啡加工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链延伸,这些职业的发展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过,新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由于公众对新兴领域认知不足,部分职业存在人才供需错位现象。职业标准缺失、培训体系不完善,也导致从业者技能提升缺乏规范指引。因此,推动新职业工种行稳致远,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职业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引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发针对性课程,构建多元育人模式。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等方式,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消除公众认知误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探索适应新职业特点的用工模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社会各界也应营造良好氛围,为新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职业目录的每一次更新,都是时代发展的注脚。此次新职业工种的集中亮相,不仅是就业市场的一次扩容升级,更是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只有凝聚各方合力,让新职业充分释放巨大潜力,才能推动更多人在职业“新赛道”上实现人生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