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外卖骑手多一点温柔相待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露]

杨露

据媒体报道,5月4日,山东枣庄,外卖小哥的袁鹏(化名)倒在了送餐途中。而就在10多天前,同属一个站点的外卖小哥梁军(化名)也在工作路上倒下。医院诊断显示,两人死因均为“呼吸心跳骤停”。

更让人寒心的是,平台每月扣 260 元保险费,出事后却连保单都拿不出来,劳动部门也认定不构成工伤。此类悲剧不是个例:2021 年北京骑手韩某伟猝死,平台仅愿赔 2000 元;2024 年杭州 55 岁骑手袁某某每天工作 16 小时,最终倒在电动车上。这些悲剧撕开了外卖行业的现实:骑手们用命换钱,平台却把风险完全转嫁。

枣庄这两位骑手的遭遇,正是行业生态的缩影。跑单越多单价越高,好评率决定派单优先级,这种制度设计本质上带来“自愿性强制”:没人逼你加班,但不加班就挣不到钱。

算法更像一台精密的“剥削工具”。3 公里配送时限从 2016 年的 1 小时缩至 2025 年的 30分钟,骑手自嘲 “与死神赛跑”。系统派单从不考虑连续工作时长,超时罚款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平台通过复杂的外包模式,把骑手变成了“幽灵劳工”。一些骑手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平台借此规避劳动关系。枣庄这两位骑手,虽然接受站点日常管理、遵守排班制度,劳动权益却得不到保障,连最基本的工伤保障都成奢望。

外卖行业对骑手的畸形管理,是时候刹车了。首先要明确劳动关系,把符合事实管理的骑手纳入劳动合同保护,不能再让 “合作协议” 成为避责工具。其次要强制工时限制,设定每日接单上限,算法必须加入 “人性化缓冲”。

更重要的是,平台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应该建立“底薪 + 提成”的收入模式,取消 “以罚代管”,让骑手能安心工作、体面生活。政府也应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面纳入社会保障网。

责编:杨露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