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也需“董宇辉式温度”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贺源]

贺源

近期,董宇辉获得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的传播贡献奖。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轩然大波,争议声此起彼伏,甚至夹杂着一些刺耳的嘲笑与讽刺。在文学的神圣殿堂与喧嚣的直播带货场看似难以交集的当下,这一奖项的颁发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我们又该如何理性看待?从文学需要温度的角度深入剖析,或许能让我们拨云见日。

不可否认,董宇辉在文学创作上并没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本职工作是网络主播。但传播贡献奖的设立,本身就是对文学传播者的认可与鼓励。在文学的传播链条中,从作者到读者,再到传播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借助有效的传播,才能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就如同《红楼梦》,没有程伟元、高鹗的“竭力搜罗”、接续努力,很难说流传至今。马克斯·布罗德违背卡夫卡的遗愿,整理出版其多部作品手稿,才让世人得以领略卡夫卡文学的独特魅力。董宇辉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文学传播的意义应当关注。

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创作者的妙笔生花,更在于其能否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能否温暖人心、启迪智慧、传承文化。董宇辉在直播间里与作家、观众真诚交流,分享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情感故事,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心灵得到慰藉。去年,他两次为《人民文学》直播,成绩斐然。去年1月23日晚的直播累计观看人数895万,最高同时在线70多万人,获得上亿次点赞,4小时内创下了2024年《人民文学》全年订阅量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的发行奇迹;去年12月20日的直播同样精彩,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2.9万套。他的直播,让无数原本对文学不那么感兴趣的人,“钻进”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与温度。

董宇辉为文学传播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值得我们肯定与尊重。在这个文学略显“寒冷”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董宇辉这样充满热情与温度的传播者,让文学的温暖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世界。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派出所)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