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兜底,让文明落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金水]

黄金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宠物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饲养宠物作为生活伴侣。然而,在以往的出行方式中,携带宠物往往面临诸多不便,特别是在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宠物的安置和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旅客。近日,京沪高铁部分车次正式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这不仅是一项交通服务的创新,更是一面映照社会文明进步的明镜。

硬核科技兜底,宠物比在家还稳当。有网友表示,宠物运输箱看起来是完全密封的,最担心“宠物闷死”。事实上,宠物运输箱带智能报警系统,氧气不够、温度超标、湿度不对,护运员手机立马震动报警,而且自主研发的恒温运输箱如同移动保育舱,内置空气循环系统与实时监测装置,能随时掌握宠物在途状态。同时,护运员每2小时还进行1次开柜巡视,保证宠物自身安全。

当然,在解决有宠人群的需求时,非养宠人群的争议声音不能忽略。非养宠人群的质疑点集中在“人身安全”和“公共卫生”。针对安全问题,铁路部门将人宠分离运输,并有专门的运输箱,杜绝宠物与人“抢坐、争坐”的情况发生,而且强制要求出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输期间,禁止托运人探视,切断细菌流通。宠物运输箱采用PP环保材料,无毒无味,食品级标准,自带降噪、除味、过滤功能以及使用LoRa技术可无线远传报警,避免频繁开箱惊扰。每次托运完,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一车一监管”的程序,列车终到后还进行全面消毒。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已达1.2亿只。每逢节假日,养宠人群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在“带宠物回家”和“让宠物留守”间艰难抉择。此次高铁试点宠物托运服务,既是对宠物出行需求的现实回应,也是公共服务体系向更精细化方向迈进的积极探索,更为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可是,要让宠物上高铁真正落地,就必须让“隔离不隔爱”的服务理念贯穿其中,需在“温情”与“理性”间找到平衡点,在理性的讨论中不断完善细则,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才会让新事物、新服务更妥帖地走向大众,让更多人接受。

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喊口号,而是把细节做到位。当公共服务从“满足大多数人”走向“尊重每一类人”,才能让服务更美好。笔者希望全社会能多一份理解,高铁“宠物托运”托运的是宠物,服务的其实是人,既能满足乘客的个性化需求,也能解决部分乘客的燃眉之急,是贴心之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