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助学筑梦铸魂 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伍光强]

伍光强

高校贫困生作为青年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他们的成长成才。高校应将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融入立德树人各环节、全过程,把解决生活困难和应对发展瓶颈、化解思想困惑相互融合,一体化推进助学、筑梦、铸魂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感温暖、行有动力、心向光明。

精准助学强基,让学生身感温暖。精准助学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保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以立体化政策宣传为重要先导。在招生、录取、入学、应征入伍等关键时间节点,借助省内主流媒体及各类网络平台,多种形式开展资助政策宣传,使学生和家长全面知晓资助项目与申报流程,从而确保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为资助工作奠定良好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以规范化工作流程为保障核心。健全制度体系,使资助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压实工作责任, 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机制,确保资助制度得以不折不扣执行,保障每一笔资助资金精准送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建立动态更新的数据库,进而精准确定资助对象。以多样化资助渠道为有力支撑。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这一根本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资助途径,设立校级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和临时生活补助等,在校内层面丰富资助的形式和内容。积极主动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公益助学,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全面覆盖、多元互补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坚实且稳定的经济保障。通过立体化政策宣传、规范化工作流程以及多样化资助渠道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协同推进,有效实施精准助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教育领域彰显公平与关爱的价值理念。

精彩筑梦赋能,让学生行有动力。关怀与激励相结合,做实做深“大家访”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大家访”活动,深入全省各地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走访慰问,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及其家长鼓励与支持,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扶贫与扶智相融合,做实做深勤工助学。着力强化勤工助学实践阵地建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大量丰富多样的实践岗位,并为每个岗位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在缓解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成长与成才相统一,做实做深“五育并举”。以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重要载体,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价,及时、精准掌握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通过“五育并举”的全面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情感关怀、经济支持、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持续优化赋能措施,更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充满动力,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价值创造相统一。

精心铸魂固本,让学生心向光明。培育感恩情怀与报国之志。在教育实践中,将感恩教育与红色教育巧妙融合,并有机纳入“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故事分享会、演讲以及征文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感恩教育氛围,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践行感恩理念,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厚植感恩报国情怀。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进而引导其追求卓越。发挥榜样力量,举办优秀学生事迹分享会等活动,通过展示优秀学生的成长历程及优秀事迹,为学生呈现鲜活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对标先进、奋发进取;邀请优秀校友担任企业导师讲述创业故事,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成功人士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从校友的亲身经历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智慧。守护心理健康,营造温暖氛围。通过团体辅导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分享和支持的平台,强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好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拓展训练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心理韧性和应对挫折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全方位心理支持。学校应以感恩领航、励志导航、情感护航构建精心铸魂固本的重要体系,从思想道德、精神品质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伍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