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换位”解决“缺位”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天放]

张天放

今年1月起,苏州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相城经开区迅速响应,安排7名机关干部脱产两周,全流程沉浸式体验网约车司机、快递配送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岗位,体验检视本单位业务办理流程、服务质量,并把真实感受、心得体会转化为体验日记和调研报告,持续推进流程优化再造、服务提质增效。

苏州市相城区的这场“角色互换”,不仅让机关干部们尝到“外卖超时扣款”的焦灼,更触摸到“服务驿站选址不当”的症结。当政务大厅的决策者成为街头巷尾的劳动者,冰冷的制度条文便与温热的现实体感相碰撞,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信息鸿沟被真实填平。这种“脱产不脱责”的体验,本质上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的时代诠释。

“换位”,其深意远不止于身份转换。当干部俯身成为“快递小哥”,远离汇报材料的修饰滤镜,直面基层最本真的生存状态;当领导在风雨中与外卖骑手共同抢单,真切感知“最后一公里”的民生痛点。这种“沉浸式调研”的价值,在于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转化为“设身处地”的具象行动,在共情中消弭政策制度与群众感受的“温差”。

新时代的群众工作面临新考验,当服务对象从“面对面”的窗口群众转变为“屏对屏”的新就业群体,当民生诉求从“有没有”的温饱需求升级为“好不好”的品质追求,管理者的服务供给却时常出现“缺位”。有的部门把服务驿站建在远离配送中心的行政楼,有的单位制定政策时套用传统行业标准……这些看似细小的偏差,折射出的立场站位与群众需求的错位。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破解服务“缺位”,需要建立常态化换位机制。换位跑一次”行动的实践启示我们:既要通过角色互换获取原生态信息,更要建立将基层体验转化为制度成果的闭环,这种从“身入”到“心至”的转换,正是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的创造性落实。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更需要各级干部以“换位”解决“缺位”。在网约车司机的中感知就业形态变革,在外卖骑手的电动车上丈量城市治理精度。把“换位体验”升华为“换位思维”,将“跑一次”的短期实践转化为“常思量”的长效机制,让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劲的生命力。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