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最近,两场国际赛事引发了体育爱好者们情绪上很大的波动。一是23日凌晨WBC重量级过渡拳王金腰带赛,张志磊被卡巴耶尔TKO(“Technical Knockout”的缩写,意为“技术性击倒”);二是中国U20男足在占据全场优势的情况下被沙特U20绝杀,无缘世青赛。
张志磊是近年来中国体育界罕见、实力强劲的重量级拳击选手,中国U20男足则肩负沉寂多年的中国足球的希望。双双落败,确实令人惋惜抱恨。因此,包括解说员在内的诸多爱好者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就两场比赛的内容来看,张志磊和中国U20男足的表现大有可圈可点之处。张志磊一度将对手击倒在地,但是最后输给了年龄和体力。而国青小伙子们全场活跃、攻势凌厉,却缺一点运气。
如何看待比赛结果,安顿希望中国体育强大的拳拳之心?这个话题其实可以放大一点来说。客观来讲,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国已经全方位地崛起,有些领域甚至站到了世界前列。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的各个行业都将长期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加入竞技行列,当然需要有激情,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后盾。但是,每一个国家的选手都在努力,冲刺高峰,而且各有所长。老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没有一成不变的座次表”。所以,以自己不断进步为目标,“平常心”处之为最好。
进入世界体育竞技场的胜负情绪,实则是文明对话的微观镜像。当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折戟,公众情绪往往陷入非黑即白的认知窠臼:要么将其异化为民族尊严的标尺,要么解构为技不如人的铁证。现代竞技体育的本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胜负博弈,演变为技术体系、科学训练、保障机制的全方位对话。中国选手在赛场的表现恰是这种深层交流的折射。围棋大师吴清源有言:“胜负在棋盘之外。”在竞技体育中,情绪的控制往往决定着比赛的走向。同样,在对外交流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与理性,不被情绪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为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看,全球化从来不是零和博弈的“角斗场”,而是文明互鉴的“出入口”。当“天宫”与“国际空间站”隔空相望,当“中国芯”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坐标,这些突破都始自那些看似失败的探索与尝试。输赢的潮水终将退去,留在文明沙滩上的,是那些在交流碰撞中淬炼出的智慧珍珠。保持一份超越胜负的从容,或许才是最珍贵的资产。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