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心切更须“聚才有方”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榕杰]

朱榕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身处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各地求贤若渴,相继出台众多政策,尽显爱才诚意。然而,仅凭爱才的热忱难以构筑坚实的人才根基,各级组织部门要坚决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在人才工作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以行之有效的聚才策略,实现人才的长久汇聚与扎根,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精准定位,下好引才“先手棋”。当前,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招揽天下英才,成果颇丰。但也应当看到,少数地方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学历轻技能”等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引才如射击,找准靶心方能事半功倍。要遵循“供需匹配”的原则,聚焦本地发展规划、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短板弱项等,全方位开展专项调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人才需求清单,实现人才与地区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要秉持“海纳百川”的胸襟,突破时间与空间等限制,摆脱学历与资历等束缚,探索技术入股、兼职顾问、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模式,为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宽广舞台。

多元赋能,打好育才“组合拳”。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引进后,如若放任其“自由生长”,难免会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能力瓶颈。久而久之,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也会被慢慢消磨。育才如同育苗,精心灌溉方能助其茁壮成长。要走出人才培养的“孤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促进用人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推行个性化培育模式,关注学术性、技能型、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的个体差异,根据其专业背景、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为其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同时,要保持“静待花开”的耐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经验积累、综合素质提升等环节悉心引导、持续发力,助力更多人才“破茧成蝶”。

优化机制,奏好用才“最强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聚,重点在用。倘若只引进不培养,或者只培养不使用,人才就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困境。用才如织锦,巧妙搭配方能绚丽夺目。要遵循人岗相适原则,为学术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精准匹配岗位,推动人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为一域发展创造更高价值。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跳出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惯性思维,破除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体制外人才的陈旧习惯,根据不同领域、岗位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推动形成各类人才成长有空间、失败有宽容、贡献有激励的良好格局,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