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闭馆日”是一场积极的“双向奔赴”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齐超]

黄齐超

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一闭馆,周一也成为不成文的博物馆“闭馆日”。但在淮安,“周一闭馆”这一惯例被打破。淮安市博物馆日前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 2月12日 《扬子晚报》 )

游客预约免费开放的公立博物馆时,往往会遇到善意提醒——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请妥善选择。“周一闭馆日”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惯例,是因为经过周末大客流之后,博物馆也需要“休息”——馆舍需要维护、设施需要检修、展品需要保养。另外,博物馆的服务人员,也需要有休息的时间。

然而,“周一闭馆”不是雷打不动的铁律,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都会随着当地重大节日或实际需求而调整。特别近年来,全国各地迎来了罕见的“博物馆热”,很多地方的博物馆为满足青少年旺盛的逛馆需求,果断地取消了“周一闭馆”,并采取延时闭馆的措施,乃至开启“夜游”模式,受到了如潮的好评。

博物馆取消“闭馆日”,意味着要增加经费开支,调整设备检修和文物保护的时间,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所以,取消“闭馆日”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应有坚实的后盾。毕竟,全天候开放的背后,需要更大的投,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但淮安博物馆迎难而上,值得点赞。

站在游客的角度上看,博物馆取消“闭馆日”的益处多多。比如,取消“闭馆日”可以给当地“博物馆热”承压减负,让游客的选择更从容;可以增加服务供给,提升博物馆的接待能力;进一步满足民众观展需求等等。总之,博物馆取消“闭馆日”,展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政府善意。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我们乐见民众的“博物馆热”,更希望更多的博物馆克服困难,展现善意,加入取消“闭馆日”的队伍,来一场民众文化需求和政府服务供给的“双向奔赴”。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