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情更浓 “逆向归途”话相逢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济川]

王济川

春运大幕拉开,返乡人群浩浩荡荡涌入车站。据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左右,同比增长约7%,规模创历史新高;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规模在去年历史峰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这不仅仅是一场数字上的跃升,更是时代变迁下家庭观念、城乡关系以及社会文化的一次深刻演绎。在这场年度最大的人口迁徙中,“反向春运”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连接亲情、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的桥梁。

“反向春运”,这一新兴现象,是对传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观念的温柔颠覆。它不再是年轻人挤破头也要回家的单向奔波,而是父母主动踏上高铁,前往子女所在的城市,共度新春。这一选择,既是对春运高峰期抢票难的理性回应,也是对家庭团聚情感的深情表达。老人们带着家乡的特产,穿越千山万水,只为给在异乡打拼的儿女一份家的味道,一份温暖的慰藉。在“反向春运”的旅途中,打折的车票、空旷的车厢,让旅途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考量,更是对老年人出行体验的一种人文关怀。在广州,花城广场的春节灯会成为全国闻名的年味地标;在成都,宽窄巷子结合大熊猫基地的“新春文化游”吸引大批家庭出游……这种团聚方式,不仅延长了家人相处的时间,更让春节的团聚变得更加悠闲、更加有意义。

“反向春运”不仅是家庭内部的情感交流,更是城乡文化的一次深度触碰。父母离开熟悉的乡村或小镇,走进子女生活的城市,亲眼见证儿女的奋斗环境,亲身体验城市的繁华与便捷,这种直观的感受,无疑加深了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对于父母而言,这是一次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旅程;对于子女而言,则是让父母融入自己生活圈,共享城市文明成果的机会。这种城乡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城市不再是年轻人孤独的战场,而是成为了两代人共同生活的舞台。通过“反向春运”,父母更加理解子女在外的不易,子女也更加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相互的理解与支持,是新时代家庭关系的宝贵财富。

“反向春运”的温暖之旅,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于交通运输部门而言,提供适老化服务,如细致的答疑解惑、交通指引、人工检票等,是确保老年人顺利出行的关键。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群体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同时,城市的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也应针对“反向春运”带来的老年人口流动,增加相应的服务投入。地铁、车站应增设志愿者,协助老年人提行李、购票;景区应开设无障碍通道,让老年人也能轻松游览;消费场景中,应推出老年支付专用通道,简化操作流程,减少老年人的困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是对老年人群体的人文关怀,是城市温度的直接体现。当老年人在这座城市中感受到便利与温暖,他们会更加愿意参与“反向春运”,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